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色播app
进一步加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若干措施》(武大研字[2023]19号)等文件精神和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博士生培养关键环节管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现将色播app
2025-2026学年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预答辩的对象
所有拟于2025年12月和2026年6月申请博士学位者须至少有1项创新成果(录用亦可),方可参加2025-2026学年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拟于2025年12月毕业的博士学位申请者需在2025年7月4日前提交如下材料到色播app
8108:(1)色播app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资格审查表(见附件,其中代表性成果限填1项,应包括全部作者、题目、期刊名称、类别如SCI、EI等、发表时间、卷期、页码等详细信息),代表性成果可以是符合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要求的论文、专利、出版著作、标准等;(2)已见刊的论文,需提供图书馆出具的论文检索报告;(3)未见刊但已录用的论文,需提供期刊录用证明。
预答辩是我校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所有拟于2025年12月和2026年6月申请博士学位且通过色播app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资格审核者均须参加学位论文预答辩。
二、预答辩的时间
拟于2025年12月申请学位的博士生,预答辩应在2025年7月24日前完成。拟于2026年6月申请学位的博士生,预答辩应在2026年1月中旬前完成(具体时间待定)。
三、预答辩主要考察内容
1. 论文创新性工作是否完成、创新性是否足够满足色播app
博士论文要求;
2. 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需提供纸质版论文初稿7本(预答辩会场使用);
3. 提交的学位论文撰写格式是否基本规范。
四、预答辩组织形式
1. 预答辩采取按各系分组答辩的形式。每组选派不少于7名教授组成预答辩专家组,其中至少2名预答辩专家来自校外。预答辩专家组组长必须为教授博导,其他专家应为教授博导或正高级以上行业专家。专家中至少有1人为色播app
学位评定分委会成员 (刘攀、伍靖伟、李典庆、陈益峰、张利平、周伟、程永光、夏军强、钱忠东、史良胜、程磊、曾玉红、杜文琪)。预答辩专家组秘书由具有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或博士后担任。导师不能作为自己学生预答辩专家组成员。
2. 预答辩采用PPT口头报告及问答的形式进行,ppt汇报时间不少于30分钟,口头问答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须在预答辩前三天将纸质版学位论文初稿送至预答辩专家手中,并以ppt形式在预答辩会上重点汇报学位论文研究情况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预答辩专家根据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3.预答辩需提前公布预答辩时间和地点,公开举行。
五、预答辩结果及处理办法
1. 预答辩专家组对学位论文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等进行严格审核和质量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对学位论文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打分排序,并做出“通过”或“不通过”预答辩的决议,预答辩专家组组长在《色播app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表》(见附件)上签署预答辩小组决议。
2.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并提交学位论文修改详细说明后,才能进入后续学位申请程序,对预答辩打分按高低排序,通过此次预答辩但是满足以下四种情况,后期论文送审需送教育部平台5名专家评审;
(1)超长学制;
(2)以往预答辩、盲审、答辩等任一环节未通过;
(3)预答辩组内排序后30%;
(4)预答辩专家组认为须加送。
3. 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须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大修改完善,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可申请参加下一学期的预答辩,待预答辩通过后方能进入后续学位申请程序。
色播app
教学办公室
202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