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播app

色播app > 研工在线 > 专题栏目 > 弘禹论坛 > 正文
第151期“弘禹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22-11-02  点击数:

10月26日下午,由色播app 研究生会学科部主办的第151期研究生“弘禹论坛”在色播app 工学部第六教学楼6401室举行。色播app 水力发电工程系李进平老师、杨志兵老师、马刚老师以线上方式作为嘉宾出席,色播app 党委副书记龚文德、研究生辅导员左志香老师、研究生辅导员陈曼雨老师也出席了本次论坛。主讲嘉宾为胡赞熬、王泽君、张佳以及梁砚。本次论坛由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和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联合承办。

首先,胡赞熬博士以《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优点,是我国电力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向着高水头、大容量的方向发展。超高水头下,抽水蓄能机组存在空化性能恶化、压力脉动剧烈的问题。因此,考虑到水泵水轮机转轮是抽水蓄能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故开展该研究对保障抽水蓄能电站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王泽君博士以《重非水相污染物氧化修复过程中固相生长的细观机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王泽君博士指出原位化学氧化(ISCO)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成功修复含水层中重非水相液体(DNAPLs)污染物的有效方法。然而,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固体或气体往往会阻碍修复剂与残余DNAPL之间的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修复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ISCO的修复效率,复杂的多相反应性渗流过程及固(气)相产生的细观机理亟需研究。报告揭示了DNAPLs修复过程中固相生长和堵塞的细观机制,提出的多相化学反应性渗流中的固相生长(堵塞)模式有助于理解资源开采等地下工程活动诱发的介质渗透性能演化规律,揭示的固相生长氧化剂浓度依赖性及堵塞机理有助于优化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治理工程。

张佳博士以《基于孔隙空间拓扑结构和复杂网络分析的堰塞坝渗流特性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张佳博士介绍堰塞坝由于其坝体结构松散、颗粒级配不均匀、粒径变化范围大,在高水头作用下极易发生渗透破坏而导致溃坝。由不同颗粒级配组成的堰塞坝,其内部孔隙结构存在差异,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率,不同级配的颗粒材料其渗透特性差异巨大。该项研究通过建立多孔介质渗流模型探究具有不同级配特征的坝体渗透特性,从而揭示多孔结构特性与宏观渗透性能之间的联系。具体采用了离散元方法生成不同级配颗粒集合体体,利用孔隙网络和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多孔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揭示影响渗透性能的微观机理,为后续描述多孔结构特征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梁砚博士则以《如何写作学术论文-异齿裂腹鱼的流速趋向性实验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因疫情原因,主讲人梁砚不能到达会场,由黄文琪硕士代为汇报。报告指出处于研究生阶段的我们,离不开各种学术论文的写作,这不仅是毕业的必经环节,也是我们自主研究的一次宝贵经验。报告结合这段时间主讲人论文写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一些总结,也给即将要毕业涉及到修改论文和低年级还没开始写论文的同学提供思路。报告以主讲人的文章为例,以YouTube“Dr.Liu Research TIPS”频道的讲座和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Academic Phrasebank为主要参考,分析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囊括了“学术论文的特点与整体思路”、“几个主要部分的写作”和“写作过程中需要主要的几点原则”三大模块。

论坛期间,对于主讲人的汇报情况,嘉宾老师也对主讲人逐一进行了指导和点评,并建议同学们在做学术报告时要考虑背景引入的详细程度,便于其他研究方向的同学快速理解,同时突出汇报重点,指出了同学们在做学术报告时要注意的细节。

论坛结束后,各位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最终,张佳同学以精彩的展示征服了现场评委及观众,被评为色播app 第151期弘禹论坛“优秀主讲人”。依据评分结果,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被评为“优秀承办党支部”。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色播app 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色播app-色播app下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