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诠释科研精神
郭老师在学术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践行科研使命。他的办公室就在学生旁边,每次来到实验室时,总能看到他伏案工作的身影,无论寒暑风雨,从未间断。这份持之以恒的坚持,彰显了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热忱,也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标杆。常年灯火通明的8301办公室,记录着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也默默地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科研的键盘敲击声、翻书声,在学生心中早已成为一种无声的鞭策,时刻提醒学生要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在科研方面,郭老师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从不因事务琐碎而有所懈怠。这种执着和专注,深深影响并塑造了整个课题组的学术氛围。
严谨治学,细致指导学生
在科研探索中,郭老师不仅思维缜密、视野开阔,而且注重细节。他对课题组每位成员的研究工作都亲力亲为,无论是论文构思还是数据分析,无论是逻辑框架还是格式标点,都会逐一审阅、逐句修改,帮助学生打磨每一个细节,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学术规范性。他喜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经常让学生去办公室进行一对一指导,这种亲近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在科研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更可贵的是,郭老师总能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既给予方向引领,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空间。他的指导不仅限于“怎么做”,更注重培养学生“为什么这么做”的能力,在一次次耐心的讲解和推演中,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建立扎实的科研思维体系。
关怀学生,亦师亦友
除了在科研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指导,郭老师在生活中也始终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情绪。他愿意花时间倾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焦虑,尤其在学生面对未来感到迷茫、感到压力沉重时,总能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睿智的见解为学生指点迷津。每当学生陷入低谷、情绪低落时,郭老师总会用一句温暖的话语给予学生力量,那种被理解、被支持的感受,是学生在求学路上最宝贵的精神支撑。他像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也像一棵大树,为学生遮风挡雨。正是在郭老师的陪伴与引导下,学生在科研之路上逐渐成长为更加坚定、自信、有担当的人。他不仅是科研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附录
郭生练,男,汉族,1957年7月生,福建龙岩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色播app
,1986年和1990年先后获爱尔兰国立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博士后。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增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当选挪威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色播app
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水文》等刊物编委。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等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30余项和70多项横向课题;指导培养博士后1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多人次;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SCI/EI论文700多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爱思唯尔2020~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36项,编著《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等20本著作。研究成果在全国60多座水库电站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25项成果获省部级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