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如风的引路人
人们常说:"师者如风,润物无声。"在许多水利学子心中,肖明教授正是这样一位令人如沐春风的良师益友。他温文尔雅,治学严谨,三十余载如一日地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用智慧与热忱点亮了无数学子的求知之路。
自留校任教以来,肖老师始终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在《地下工程与管道结构》、《岩石力学与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中,他善于将复杂的工程原理化为生动易懂的案例,课堂氛围既严谨又活泼。课间时分,常见他与学生们围坐讨论,时而分享行业前沿动态,时而耐心解答学业困惑。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常以亲身参与的工程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作为国内地下工程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肖老师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赤诚之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时,他总是先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再循循善诱地引导思考。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处理,从算法推导到论文撰写,他都倾囊相授。每周的组会上,他习惯与学生促膝而坐,在细致点评之余,总会提醒大家:"科研不仅要严谨求实,更要学会清晰表达。"他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为有志学术的学生搭建科研平台,为倾向实践的学生联系实习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育人方面,肖老师有着独到的智慧。他既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质量,又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既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关心综合素质的提升。办公室里常备着专业书籍和学习用品,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从简历修改到面试指导,从行业分析到职业规划,都会结合学生特点给予个性化建议。许多毕业生回忆,在求职关键期,肖老师总会主动调整科研安排,并动用行业资源为他们推荐合适岗位。
生活中的肖老师平易近人,时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遇到学生面临毕业压力或人生抉择时,他总会耐心开导,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学生拨云见日。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让他培养的学子不仅在专业领域表现出色,更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稳健从容。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各大设计院、科研院所,正在水利事业的各个岗位上绽放光彩,这或许就是对一位教师最好的褒奖。
附录:
肖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结构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从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地下工程洞室结构稳定与支护研究。主持开发了地下洞室结构稳定与支护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程序、地下洞室三维流变分析计算程序、三维盾构隧洞施工和衬砌结构分析计算程序、三维各向异性渗流和管道内水外渗分析计算程序、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地下洞室反分析计算程序、复杂地下洞室结构三维有限元图形前后处理程序等系统配套软件、地下洞室抗震三维动力分析计算程序。从1986年以来共计承担和负责了水电部基金、国家电力公司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六五、七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项目200多项,解决了三峡、南水北调、溪洛渡、二滩、小湾、龙滩、向家坝、大朝山、西龙池、张河湾、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广蓄、棉花滩、瀑布沟、京珠国道等近10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洞室结构稳定和支护优化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在地下洞室结构稳定与支护分析方面积累相当的丰富经验。超大型地下洞室和调压井结构优化研究(九五科技攻关)荣获200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KC244-3-R05);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荣获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162);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J-222-2-02);复杂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荣获201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了170多篇研究论文,其研究成果已广泛用于水电、公路、铁路、矿山和城市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