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播app

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色播app > 研工在线 > 专题栏目 > 优秀导师 > 优秀德育导师 > 正文
2021年度——杨中华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25-06-06  点击数:

厚德笃行,博学育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授,杨中华老师将教书育人视为躬耕教坛的初心与使命,他深知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影响着学生们学术思维的构建与人生方向的选择。因此,杨老师在教导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精神与家国情怀。

在课堂上,杨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渊博的学识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师者榜样。每一次开课前他都会认真备课,根据最新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精心打磨PPT课件,力求让同学们既能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又能够了解到学科前沿进展。无论课堂内外,只要同学们提出问题他都会耐心认真地解答。在他的《CFD计算基础》课程中,杨老师展示了多个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算例,他针对软件操作步骤与使用技巧反复演示,对同学们上机实操时的各类问题耐心解答,讲透了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背后原理。对于同学们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他往往会通过巧妙地举例来说明其可行性。既要大胆假设,勇于提问,又要小心求证,理论扎实,这是杨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引导学生直面难题时的循循善诱,还是鼓励实践创新时的坚定支持,他始终以行动诠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培养学生成为兼具人文情怀与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严谨治学,自由导航

科研之路既需如履薄冰的谨慎,亦需天马行空的勇气。科学精神渗透在杨老师教研的每一步,可追溯、可复现,这是杨老师对他的研究生们的最基本要求。从数据的来源到代码的编辑,从图表的绘制到论文的写作,杨老师对科研过程中的所有过程都严格要求。他坚信科学源于对细节的敬畏,一次仓促的推论或许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没有数据支撑的探索只能是人云亦云。

然而,科研上的严谨绝非思维的枷锁。杨老师更加深知“自由导航”才是创新的土壤,在固守科学底线的同时,他为学生保留一片思维驰骋的旷野,每次课题组组会讨论上,他鼓励每个人发言参与讨论,即使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区别,在思维的碰撞中或许存在着学科交叉的火花。杨老师一直对同学们强调创新性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当同学们试图用新思路或新方法解决难题时,他会在严格验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为天马行空的构想提供锚点;当研究陷入思维定式时,他又化以提问与思辨来探究打破研究壁垒的可能性。“研究兴趣为导向,多读文献打基础,严谨求证是关键,创新意识做抓手”,杨老师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对同学们有很大影响。

幽默风趣,仁心关怀

在生活上,杨老师以个人魅力影响着每一位同学,经常关注同学们的生活状态与身心健康。他常与同学们聊天,关心学生身体状态和在校生活情况,总能在细微处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身体是做事情的根本,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才能做好想做的事”,他鼓励同学们广泛发展兴趣爱好,参与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对于开展野外实验和在校外实习的同学,杨老师经常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身体状态,他总是在微信和电话中说:“实验做好固然重要,但是个人安全和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这句话感动了很多同学。有同学在找工作期间心理压力很大,杨老师一方面减小他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主动为其推荐单位,讨论他的未来职业规划。这位同学最终顺利通过了博士答辩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杨老师平日里积极乐观,幽默风趣的特质也让同学们获益良多,大家都从老师身上学到了承认自己不足的自我反思,与面对困难时阳光向上的心态。

附录

杨中华,男,汉族人,1977年出生,现为色播app 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流工程系主任。现担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中国分会执行委员、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以及《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电能源科学》、《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生态水力学,近年来主要从事河湖生态治理和水污染控制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专项项目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各类省部级奖励6项。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色播app 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色播app-色播app下载入口